經過近十年時間的打磨,由Bjarke Ingels Group所設計的CopenHill新型垃圾焚燒發電廠,最終於近日在哥本哈根正式對外開放。ArchDaily曾在2011年1月時,便對此項目有所報導。而在之後項目的推進過程中,設計師還懷揣嚐試的心態,於內部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環發生器,並在Kickstarter平台上進行了資金眾籌。而今,項目正式完工後,設計過程中很多的設想和承諾均被一一兌現。而CopenHill項目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下現代建築的一種時代精神,同時也折射出BIG自身的改變與發展。

 

BIG,建築設計,垃圾焚燒廠設計,建築改造,舊建築工廠改造

 

關於CopenHill的設計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那個時候Bjarke Ingel的建築事務所並不叫BIG,而是PLOT。他們所提出的想法是在哥本哈根最密集的地區置入一個都市公共空間,通過將城中最大百貨商場的樓頂設計成滑雪坡道般的形態,來應對城中用地緊張的現實挑戰。雖然這個設計概念贏得了當時的項目競賽,但可惜的是其並未兌現,反而是為今天我們所看到的CopenHill項目埋下了一顆種子。大約十年之後,也就是2011年,BIG在與AKT, Topotek 1, Man Made Land, 以及Realities:United的競爭中,最終贏得了哥本哈根新型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國際設計競賽。

 

BIG,建築設計,垃圾焚燒廠設計,建築改造,舊建築工廠改造

 

自2011年競賽結果揭曉後,該項目屢易姓名,從Amagerforbrændingen到Amager Bakke,再到如今的CopenHill。項目坐落於城市中心附近的一處工業區塊,新建的這座新型垃圾焚燒發電廠,旨在作為垃圾處理和能源生產領域模範代表的同時,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個新興建築地標。當時,該項目以35億丹麥克朗的預算,成為了丹麥最大的一項環保計劃項目。該計劃旨在取代毗鄰Amagerfor-braending工廠的同時,努力整合最新的垃圾處理和環境保護技術。

 

BIG,建築設計,垃圾焚燒廠設計,建築改造,舊建築工廠改造

BIG,建築設計,垃圾焚燒廠設計,建築改造,舊建築工廠改造

 

正如BIG在2011年所說的那樣:“項目立麵所做的設計,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工廠現有的嚴重品牌問題。我們希望所設計的立麵,不單單隻是工廠的一個美麗外表而已。其還應該具備一定的功能性!同時,其所置入的全新功能,還不會與立麵的美麗造型產生衝突。在這兩者的選擇上,我們並不會接受隻取其一,我們想要的是二者兼得!”此外,在本次項目中,設計師還提議將工廠的屋頂設計為一個人造滑雪坡,以服務於哥本哈根的市民和就近的其他城市。

 

幾年之後,該項目正式破土動工,一舉囊括了多項最高紀錄。例如,其是世界上最幹淨的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是哥本哈根最高最大的一棟建築、並擁有丹麥的第一個滑雪斜坡、還可以在瞬間釋放其所產生的二氧化碳。ArchDaily總編輯Vanessa Quirk這樣寫道:“這個項目可被視為BIG走向成熟的一大標誌,這也就意味著BIG終於成為了一家獨當一麵的設計公司。”此外,Vanessa Quirk還強調了BIG在這個項目中關注於人與人之間連接溝通的處理方式,“這一方式的關鍵點在於,BIG如今已經學會了如何完整地利用其自身獨特的創造力。在這個項目中,BIG嚐試首先用遊擊式的策略去吸引市民的參與,爾後再循循善誘般地將背後所蘊含的目的告知他們。總之,CopenHill項目是完完全全屬於BIG的項目,而且是一個處於成長階段,不斷強大的BIG。”

 

BIG,建築設計,垃圾焚燒廠設計,建築改造,舊建築工廠改造

BIG,建築設計,垃圾焚燒廠設計,建築改造,舊建築工廠改造

 

再到2015年,早先發起的世界上第一台蒸汽環發生器的資金籌款,終於達到了預期數額。但與此同時,BIG也遇到一個新的問題:在當地的黃頁上找不到一家蒸汽環發生器製造商的聯係方式。這一點曾被Bjarke Ingels與FastCo Design解釋提及過。原本項目的設想是:在垃圾焚燒過程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每噸都會以一個巨型圓環狀蒸汽的形式,從斜坡屋頂頂部的煙囪中,排向天中,旨在通過一種全新的形式,將全球變暖的事實告知當地市民。但很可惜,這一想法最終無法實現,Kickstarter平台所發起的這項籌款項目也就隻好付之東流。

 

BIG,建築設計,垃圾焚燒廠設計,建築改造,舊建築工廠改造

 

去年,SLA公布了CopenHill的標誌性公園和滑雪場設計。 最初,由BIG規劃的這個17萬平方英尺(16000平方米)的設計旨在通過引入自然,為公眾呈現建築中不常使用的元素。 在夏季,屋頂公園將為遊客提供遠足步道、廣場、健身設施、跑道、攀岩牆等設施,在這裏可以一覽整個城市的風景。 在冬季,公園將與超過1640英尺(500米)的滑雪場相連。

 

今天的CopenHill展現了BIG近十年時間的思想與設計成果。為了完成這個項目,BIG與SLA、AKT、Lüchinger+Meyer、MOE和Rambøll合作。該工廠的理念是享樂主義可持續發展,這與哥本哈根計劃到2025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座碳中和城市的目標保持一致。該項目占地4.1萬平方米,包括一個城市娛樂中心和環境教育中心,將社會基礎設施轉變為建築地標。在山坡下方,熔爐、蒸汽和渦輪機每年將44萬噸廢物轉化為足夠的清潔能源,為15萬戶家庭提供電力和集中供熱。CopenHill擁有一個由1.2米高和3.3米寬的鋁磚組成的連續立麵,它們像巨大的磚塊一樣相互重疊。

BIG,建築設計,垃圾焚燒廠設計,建築改造,舊建築工廠改造

BIG,建築設計,垃圾焚燒廠設計,建築改造,舊建築工廠改造

BIG,建築設計,垃圾焚燒廠設計,建築改造,舊建築工廠改造

 

“CopenHill是一種公然的建築表達,否則這些事物是不會被看見的:它是世界上最清潔的垃圾焚燒發電廠。 作為一座發電廠,CopenHill非常幹淨,這座建築仿佛已經成為城市社會生活的基石。它的外牆可以攀登,屋頂可以行走,斜坡可以滑雪。這是一個體現享樂主義可持續發展的好例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不僅對環境友好,還能豐富市民的生活。”BIG創始人兼創意總監Bjarke Ingels說。

 

Bjarke繼續解釋說,CopenHill意味著今天。  “對我來說,CopenHill是建築力量改變世界的完美典範,我們有能力創造未來生活的模式。我兒子下個月就滿1歲了,他肯定不記得曾經有一段時間你不會在發電廠的屋頂上滑雪,也不會爬上它的外牆。 這在他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他的一生也將如此。 清潔能源和可滑雪發電廠將成為他們想象力的基礎,他們將以此為平台,對未來提出新的、瘋狂的想法。 站在我們過去十年來創造的這座人造山峰的頂峰,想象這座山峰可能在後代人的腦海中激發出的想法,這讓我感到好奇和興奮。”

 

BIG,建築設計,垃圾焚燒廠設計,建築改造,舊建築工廠改造

BIG,建築設計,垃圾焚燒廠設計,建築改造,舊建築工廠改造

 

CopenHill是BIG設計之路的紀念碑,它反映了BIG對建築和設計的影響。 對於一代建築師來說,這個項目仍然存在於想法領域中。 當CopenHill破土動工並初見雛形時,建築師這一職業也發生了改變。 我們對氣候危機以及建築與環境影響之間的關係更加適應。 同時,我們越來越接受新的建設計劃和社區參與。 CopenHill已成為其各部分的總和,且不僅僅是最高級的集合。 它象征著渴望為子孫後代重塑建築環境的美好願景,並把歡樂帶回我們的城市。

 

BIG,建築設計,垃圾焚燒廠設計,建築改造,舊建築工廠改造

 

∇ 項目概念圖

BIG,建築設計,垃圾焚燒廠設計,建築改造,舊建築工廠改造

BIG,建築設計,垃圾焚燒廠設計,建築改造,舊建築工廠改造

BIG,建築設計,垃圾焚燒廠設計,建築改造,舊建築工廠改造

BIG,建築設計,垃圾焚燒廠設計,建築改造,舊建築工廠改造

BIG,建築設計,垃圾焚燒廠設計,建築改造,舊建築工廠改造

BIG,建築設計,垃圾焚燒廠設計,建築改造,舊建築工廠改造

BIG,建築設計,垃圾焚燒廠設計,建築改造,舊建築工廠改造

BIG,建築設計,垃圾焚燒廠設計,建築改造,舊建築工廠改造

 

主要項目信息

name: copenhill / amager bakke
typ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size: 41,000 sqm / 441,300 sqf
location: copenhagen, denmark
client: amager ressourcecenter
collaborators: detailed design: SLA, lüchinger+meyer, MOE, rambøll, jesper kongshaug, and BIG ideas; competition: AKT, topotek 1, man made land, realities:united
thanks to: A.P. møller fonden, lokale og anlægsfonden, nordea fonden, fonden R98, københavns kommune, frederiksberg kommune, tårnby kommune, dragør kommune og hvidovre kommune

 

BIG–bjarke ingels group
partners-in-charge: bjarke ingels, david zahle, jakob lange, brian yang
project leader: jesper boye andersen, nanna gyldholm møller, claus hermansen
team: alberto cumerlato, aleksander wadas, alexander codda, alexander ejsing, alexandra gustafsson, alina tamosiunaite, armor gutierrez, anders hjortnæs, andreas klok pedersen, annette jensen, ariel wallner, ask andersen, balaj iiulian, blake smith, borko nikolic, brygida zawadzka, buster christensen, chris falla, chris zhongtian yuan, daniel selensky, dennis rasmussen, espen vik, finn nørkjær, franck fdida, gonzalo castro, gül ertekin, george abraham, helen chen, henrick poulsen, henrik rømer kania, horia spirescu, jakob ohm laursen, jelena vucic, jeppe ecklon, ji-young yoon, jing xu, joanna jakubowska, johanna nenander, kamilla heskje, katarzyna siedlecka, krzysztof marciszewski, laura wätte, liang wang, lise jessen, long zuo, maciej zawadzki, mads enggaard stidsen, marcelina kolasinska, marcos bano, maren allen, mathias bank, matti nørgaard, michael andersen, narisara ladawal schröder, niklas a. rasch, nynne madsen, øssur nolsø, pero vukovic, richard howis, ryohei koike, se hyeon kim, simon masson, sunming lee, toni mateu, xing xiong, zoltan david kalaszi, tore banke, yehezkiel wiliardy

via

 

發表回複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