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果殼”裏 Within the ‘Shell’
Sco-Soc是一個全新的獨立咖啡品牌,首店選在南京奧體新城一處社區商業的底層,沿著朝向內街的展開麵,像是圓形被切出的一塊邊角,占地僅有十八平。是一家我們身邊的小店。布局中,首先穩定下來的是咖啡吧台的位置。通常情況下,它有固定的使用要求,“二”字形的布置是最常用的。前吧台,操作通道,後吧台的寬度均是1m,長度在4m左右。套用到這個不規則場地中,隻有唯一的解。
十八平米的空間,吧台占去一多半,餘下的區域更加零碎。怎麼形成一個整體有辨識度的公共形象?麵向複雜的場地和功能問題,我們追求一步精確的空間操作,像是解析一道幾何題,幹淨利落。
於進退間 In dilemma between
畫下一筆圓弧,與場地弧線的邊界相交。像兩條相反的弦交成一片“葉子”,葉片是一頂魚骨形的木屋架。它與原先建築幕牆的V型支撐組合在一起,構成一片覆蓋公共區域的新遮蔽。
既然已經很小,索性再讓出去一些。它們成為木屋架簷口下慷慨的城市空間,也讓局促的室內得以延伸至戶外。比起尺寸上的數據,舒適的尺度從來都是以人的體驗作為參照。
是真的嗎? Is it true?
這頂木屋架在結構上,被設計成和木結構相似的體係,卻沒有承擔任何結構作用。這在專業領域一眼可辨,但以大眾的現場體驗,結構與“很像結構”的裝飾之間會有怎樣微妙的差別?
結構問題是建築學的核心問題之一,但結構的真實究竟是什麼東西的真實,是用材的真實,是力的真實還是體驗的真實。當結構是假的,但對結構的體驗卻是真的,這在建築學中可以被接受嗎?我猜大概也是可行的。
無論如何,待到春暖花開,去南京喝一杯。
∇ 空間生成圖
∇ 平麵圖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Sco-Soc Coffee
主持建築師:李智,夏慕蓉
設計團隊:鄭琴,盧藝
項目麵積:18㎡
攝影:W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