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夏上海旗艦店選址於湖南路111號的一座100年前建成的“西班牙式”老洋樓。當100年後新的功能植入這座老建築時,勢必將引發一係列功能上、結構上、使用上甚至是感知上的衝突,而如何妥善處理這些衝突,成為我們本次設計思考的起點。 ”
∇ 軸測圖
“古”“今”之間 In between past and present
“西班牙式”通常指19世紀末興起於美國的一種複古式建築風格。在“教會風格複興”運動的影響下,美國本土設計師通過挪用14、15世紀西班牙建築中以拱廊、半圓形的陽台,特別是極具西班牙特色的中庭(patio)為代表的空間符號,同時借助新的砌體結構組合而成的建築風格。由於這類建築具有強烈的“拚貼”特征,因而設計上往往將生活場景與這些極具西班牙特色的空間單元綁定,凸顯空間的文化屬性。
對於100年後的設計師而言,了解建築形成的曆史與設計方法十分重要。麵對曆史謙卑的態度可以讓我們更加準確地發現建築物的深層結構(deep structure),從而能從容地展開設計。在本項目中,“西班牙式”建築與生活場景強綁定的空間符號無疑成為了切入的設計起點。由此,我們展開了此次設計的旅程。
“新”“舊”之間 In between new and old
如果細心觀察,在步入觀夏展廳的過程中可以發現隨處可見的“錯縫”,這些“錯縫”並不是施工錯誤,而是有意為之。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區分了既有空間結構與新置入元素,更重要的是表明了我們對於新與舊兩種不同空間結構的設計策略。
對於舊的空間結構而言,設計的目的在保證使用的基礎上盡可能的複原。區別於現在的建築,老洋房為了實現防潮,在地麵設計了很高的架空層,因此室內首層層高較低。在現場勘探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架空層下的基礎磚與地梁已經“酥”了,存在結構隱患。為了加強地麵結構,同時盡可能地為滿足商業功能需求而增加層高,我們在強化地麵結構後對架空層進行了拆除。
由於室內標高的降低,樓梯處需要增加一級新的台階、門框處需增加新的柱基,包括壁爐也需要多加一部分。多出來的部分我們並沒有延續舊的做法,而是采用洞石來回應新建的需求,在做法上也顯示出明顯的“錯縫”。與此同時,為了使新建部分不過分突兀從而破壞建築風格的整體性,場地內所有新建部分的石料均來自同一塊原石。
新與舊的對話還在場地其它地方發生著:觀夏二樓的次梁受到白蟻嚴重侵蝕,基於安全性的考慮,我們使用鋼梁進行了局部加固,此處原有的木柱雖失去了作用,但我們依然選擇保留了它們,以此保留結構本身在空間裏的張力與回憶。
類似的新舊結構對話在空間中是瑣碎的、隨處可見的,而我們希望通過設計的“錯縫”為觀者留下觀察和發現的線索,希望觀者通過這些線索跟隨我們的設計旅程,窺見其中的樂趣。
“框”“景”之間 In between frame and view
觀夏的室內空間裏,沒有一個門檻是對齊的,沒有一處門框是重複的。我們希望通過室內隨處可見的“框”與透過其中感知到的“景”,來塑造觀夏品牌獨特的“東方風格”。
設計的另一個難題在於處理建築已有的“西式”風格與觀夏品牌特有的“東方”品味之間的矛盾,而化解這一矛盾的關鍵則是聯係建築內不同空間的“洞”。由於“西班牙式”建築的傳統設計方法往往會通過強化空間邊界,從而增強使用時的場景感。因此,與其他建築風格相比,室內會存在更多的門洞與窗洞。
而由於產品展示的需求,更多的鏡子、嵌入展示櫃被置入到空間中。我們將室內眾多牆麵元素統一整合為牆麵上的不同的“框”,並通過調整“框”的形狀、大小和高低來創造各個角度所看到的不同“景”,從而實現步移景異的空間體驗。將窗變成門,將門變成過道,拓寬調整門與門,窗與窗的關係,從而加強空間的層次遞進,並將庭院和花園的景色透過“框景”連接,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在各個空間之中。與此同時,通過鏡子這一框景元素的運用,在並不大的空間創造虛實結合的觀景體驗。
“框”與“景”的結合使我們可以將“東方庭院”這個意向以一種抽象的不易察覺的方式呈現出來。觀者隻需放慢速度,放平心態,仔細觀賞,其義自現。
“內”“外”之間 In between interior and exterior
打開門窗,建築的內與外共同構建了觀夏園林。室內與室外的聯係是我們展開設計的另一條線索,我們希望體現的是一以貫之的園林式的空間體驗。內與外的聯係不是簡單的將室內空間“室外化”處理,而是將室內外的要素作為不同氣質的空間節點,通過空間中的動線彼此相連,通過觀者的使用,塑造具有畫麵感的空間體驗。
從喧鬧的街道進入室內,首先看到的是如同玄關的空間與具有儀式感的洗手台,我們希望觀者在入口處通過洗手動作,放慢心態,做好準備,等待進入一個新的空間。接下來印入眼簾的側院,原本此處是老洋房和隔壁老洋房之間的一個夾縫空間,我們去掉了此處原有的廁所,並新種植了白玉蘭樹。一層流線的末端是內院,院內已有的四棵樹被保留,新建的植物與景觀小品均以這四棵樹為中心進行設計。
商業功能集中在一樓,二樓的空間被釋放出來,成為觀夏的客廳、茶室和書房。二樓是開放的,可以允許觀者在這裏感受冬日下午的陽光和樹影。因此,此處的燈光設計相對較暗,沒有主光源,也沒有射燈陣列,隻有自然的光和烘托氛圍的光帶。
園林設計的方法同樣也體現在室內材料的選擇上,門梁、門檻與台麵、櫃體的材料選擇上大量使用了用於室外的毛石,以此呼應室外的景觀元素。上海或陰或晴的天氣以不同的形式與空間產生互動,而打破“內”與“外”的區隔,以園林來串聯空間,為觀者留下了不同形式的“觀景”體驗。
“設”“計”之間 In between design and strategy
在尊重既有建築的基礎上進行新功能的植入無疑是困難的。這種困難來自於我們如何將設計作為溝通新與舊、框與景、內與外的橋梁,為觀者留下足夠多的空間線索,讓他們能夠跟隨設計師的視角,來體驗這裏已經發生、正在發生、或者即將發生的空間中的故事。在我們看來,設計不應止步於好的空間結果,而是應該為觀者留有餘地,通過他們的使用,不斷的重構空間。因此,設計在乎的不止是“人”與“物”之間,更在於“你”與“我”之間。
∇ 軸測分解圖
∇ 一層平麵圖
∇ 二層平麵圖
項目信息
項目麵積:400 m²
出品人:Elvis, Li, Khoon
設計團隊:吳雷蕾,何宇妤,莊少凱,雷榮華,熊愛傑,侯紹凱,黃政,宋禹正,鄒德靜,蔣璐,
黃鶯子,曹筱袤,Khoon Choi(業主代表),詹迪,鄭宇
項目管理:王倩(業主代表)
景觀設計:一宇景觀設計
燈光設計:張旭 (立本社)
軟裝顧問:Linda Wang(二十世紀畫廊)Grace Wang (尚藝畫廊)
工程總包:有龍金勝
改造施工:上海維方
空間攝影:SFAP
中文撰稿:曹筱袤
美術編輯:鹿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