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些看似無法理解的一團現象裏麵所找出來的秩序,既不能是臨時權宜性的,也不能是偶然任意性的。”
—— 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
來到南頭古城你會非常欣賞十字街上各式各樣的老房子,青磚灰瓦的東莞會館,彩塑高聳的新安縣衙,灰雕彩畫的報德祠,三進院落的信國公文氏祠堂,和各種臨街的精致時尚商鋪建築。道路由青石板和小石塊鋪砌。走過十字街的同時你也能順著穿插的街道小巷望見生活氣息濃鬱,煙火味十足的城中村生活場景。魚肉蔬果攤販、小賣部、餐廳、理發店、甚至快遞接收門店等。
這裏有圍坐在台階上的白發老人,有三兩嬉戲追逐的小學生,也有快遞騎行匆匆穿越的身影,他們與十字街上熙熙攘攘的遊客插肩,可能就是這麼不經意間的一瞥,南頭古城裏這些多元混雜,拚貼交錯的場景片段足以讓你駐足回味半天。或許你會讚歎:能夠每天看到古城裏看不完的景致的人,他們是多麼幸福啊!
如果你從古城的東門進入,步行50米可來到信國公文氏祠,當你的視線順著東街往西,即會被斜對麵建築首層的小花園吸引。再抬頭往上,便會看到一棟城中村典型的灰色水刷石村樓,你會好奇仿佛飄浮在空中的灰色建築體塊。如果經常穿越在城中村,或者對上個世紀80年代房子還有些許印記的你一定會似曾相識,這個灰色建築體其實是由輕質的發泡陶瓷單元模塊陣列砌築而成。雖然建築立麵上已經沒有了封閉的金屬陽台欄杆,無序加建的壓型鋁板閣樓和零星外掛的空調機,但仍可能會被誤以為依舊是一棟住宅樓。
首層的無嵐茶居延續了古城街區的商業氛圍,建築入口往裏退讓出的灰空間放大了狹窄的街道,同時與信國公文氏祠入口景觀空間節點呼應。原有樓梯通道出入口成為了臨街的櫥窗展示。無嵐茶居空間內部因主理人對茶品質儲藏保障和靈活性的展陳要求,不能讓裝修材料對茶的影響。設計中沒有吊頂,沒有安裝施工的木質漆櫃,沒有多餘設計的地方,隻有在原建築牆麵上的一層薄薄的仿夯土麵層和主理人淘來的老櫃子、舊木桌椅。無論哪個角度,隻要你抬眼望去,都呈現出一種古樸典雅的風韻,你可以在這個空間裏品茶、焚香、賞花、聊天、挑選壺杯罐盞等器物,或者也可以與主理人交流茶藝,甚至參與不定期舉辦的茶會活動。
∇ 軸測圖
關於厘米製造工作室,你所能看到的不外乎是設計師日常創作的工作場所:一組組繪製圖紙的工作台麵,一整麵設計資料書籍牆櫃,一係列的設計模型和貼滿整麵軟木牆的項目圖片。正因為選擇城中村住宅居室來完成設計工作室的空間置換,我們沒有理由逃避它的狹小尺度,而是盡可能拆除掉不起結構作用的隔牆,打開二三層之間的局部樓板,擴大豎向空間加以螺旋樓梯連通,加強兩層工作室空間內部的互動與聯絡。
∇ 分析圖
這麵二層通高牆體中的窗扇被封堵,室外水刷石立麵內凹,暗示過去的窗洞位置,室內刻意裸露出舊磚塊,成為模型展架的粗獷背景。空間中的T型構造柱結合展示櫃和模型製作台具有持久的混合品質。當然也少不了把那個時代城中村最具代表性的“馬賽克”融合進去,恰好成為服侍空間與被服侍空間的界麵。
無論是過去的住宅樓還是現在看到的厘米製造工作室,比起當初房東蓋樓或許都沒有多少建築材料上的變化,但是它的奇特之處在於,從前認為平常的,如今已經變得新奇,從前以為低技的,如今已經成為設計。而且由於功能的改變,使得這裏日間充滿的生機與活力。
如果說四樓從它的外表已經給人一種強烈期待,真正的震撼應該在內部等著你。CM+是一個公共開放的複合型空間,是一個新建在底層加固建築之上的開敞空間,自由而靈活,可以舉辦展覽、沙龍、培訓、會議等活動。屋頂平台是室內空間功能向外的延展,可以欣賞到南頭古城各個時期的建築圖景。
整個設計過程尊重曆史的原真性,珍惜各個時代的文化層積和曆史印記,秉承南頭古城保護與重生的城市設計思路,結合古城文化,展廳空間的散落布置,嚐試串聯立體公共開放文化活動空間係統,與修繕後的文化古建築及城中村人文景觀資源建立聯係,增進互動體驗。作為十字街上唯一一棟將住宅樓改造集商業,辦公,展廳等異質同體的建築,正是此次古城改造更新升級的多元共生樣本。
∇ 模型
∇ 總平麵圖
∇ 一層平麵圖&二層平麵圖
∇ 三層平麵圖&四層平麵圖
項目信息
設計團隊:厘米製造
項目地點:深圳市南山區南頭古城
設計成員:陳丹平,廖俊,楊恒,姚明明,鍾應川
建築麵積:305平米
項目時間:2020年9月- 2021年6月
業主:深圳市南山區建設工務署
代建方:深圳市萬科發展有限公司
項目規劃及設計管理團隊:萬科城市研究院,萬路設計
施工圖合作團隊:深圳市博萬建築設計事務所
燈光設計:大觀國際設計谘詢有限公司
施工團隊:深圳市西部城建工程有限公司(建築)、匠心見造(室內)
項目攝影:張超
材料:發泡陶瓷(佛山市鑫紳陶瓷有限公司)、馬賽克(深圳歐斯洛貝殼工藝有限公司)、弧形玻璃(深圳荔之元建築科技有限公司)、水刷石(廣州源海建築材料有限公司)、鋼板(東莞市造鑫金屬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