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紅窯位於浦東南彙老港鎮,它是典型的霍夫曼窯。德國人霍夫曼在19世紀中葉設計出這種平麵如跑道環型或圓型的窯,因其較高的燒磚效率在世界上得到普遍使用,20世紀初開始出現在上海的地理景觀之上。
我們在接到任務時,紅窯早已失去其原始功能,屋頂和維護結構坍塌破損。燒窯的環道上部已被泥土掩埋,雜草叢生。遺址就這樣靜置在一片環境優雅但閑置已久的高爾夫場地邊緣,邊界是由小鎮中心流向東海的運河。隨著未來這片高爾夫球場將啟動改造成郊區休閑公園,紅窯也將由生產的廢墟改造為供大眾使用的公共場所。
∇ 場地原貌
霍夫曼窯在上個世紀如此普遍,然而保留其空間格局並轉變適應當代功能的不多。此次改造試圖充分利用磚窯的原始特征,在保留其經典的布局、材料、尺度的基礎上,挖掘和放大場所的可使用性和空間魅力。
本項目的現場清理、加固保護與設計工作同步進行。在我們開始踏勘時,舊磚拱遭到局部破壞的區域已增加了鋼結構加固措施,但整體性依舊保留完好。磚窯內部,環道、通道、門洞都重複著圓拱的母題,行走其中,仿佛置身於上個世紀盛行世界的燒磚的工業宇宙。
在設計過程中我們發現,環道所環繞的封閉煙道可以通過打開的方式融入外部環道。連接兩者的低矮洞口原本用於排煙,將其打開,並結合支撐二樓樓板結構改造成可以適合行人尺度的門洞。
∇ 紅窯內部原妝
∇ 分析圖
這個操作使原本的環形流線增加了捷徑和富有趣味的多重路徑。煙道尺度狹窄,不利於作為主要的活動空間,且無自然光,我們將其上方的樓板變成玻璃地麵,並設置屋頂天窗,形成光井,在煙道與環道間建立起新的空間關係。站在一樓的中庭或二樓的天窗下,抬頭就可以看到高聳的煙囪,它是整個場地和建築的標誌。
日光通過光井兩側的拱門滲入幽暗的環道,形成類似門廊圍繞庭院或中庭的效果。延環道外側的拱門是對外的氣候邊界,形成壁龕般的私密的口袋空間。
磚窯的煙道及其周邊的空腔本是燒製過程中空氣處理的重要部位。改造將其沿用為設備和走管空腔,也是對係統邏輯的再生延續。原來星點排布在環道磚拱的排氣孔被保留利用布置燈光和噴淋,低處的排氣孔洞被利用成空調出風口。
建築二樓為多功能大廳。立麵保持通透,一樓和二樓都設有外廊,作為疏散和觀景平台。外圍護做法樸素,僅在作為正立麵東山牆采用拱的形式,暗示內部空間。東麵二樓平台,在改造過程中決定保留一處老的運磚樓梯,並增設一處疏散梯。西麵平台靠近煙囪的位置,利用原有通道作為疏散,盡可能保留了建築原有的空間關係和步行體驗。
上海是中國最早開埠中西融合的城市之一。霍夫曼窯的引入是其郊區鄉村經濟工業化的一個代表。紅窯改造並不單單把廢棄的工業形態作為展品或遺址供奉展示,而是在利用流程空間的基礎上,賦予其承載當代公眾生活的可能。使老建築在空間價值之外,發揮了更大的社會價值。
∇ 改造前後平麵圖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浦東紅窯
建築設計:合塵建築
設計團隊:陳昊、胡琛琛、葛子彥、劉澤弘
建設單位:上海恒大
施工圖深化單位:TC建築裝潢設計
設計時間:2019-2020
建成時間:2022.7
項目位置:上海浦東新區老港鎮秋荷路33弄
攝影:朱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