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棵樹下的小院
去年春天,我們接到一個項目,北京郊區,一個小院子的改造。
第一次去現場是初春,萬物還未蘇醒,滿眼蕭瑟。四棵光禿禿的香椿樹後麵,是滿院子的瓦礫,和那座久斷煙火的小房子。聽房東說房子建於1950年,看樣子當年想必是個窮苦人家東拚西湊出來這麼個居所,整個木結構是抬梁式,所用的木料多是就地取材,形狀各異。也正是如此,才有了這樣一個工業化生產條件下難得一見的“手工造物”。
基地是個14mx20m的長方形,雖然麵積不大,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坐落在神堂峪棧道北側,背靠青山,麵對雁棲河。每喜餐廳選址於此,為棧道步行的遊人提供一處短暫休憩的清閑之所。
接手此項目時,拆除工程已經進行了一半,隻剩下原有的正房和西側一半廂房。出於結構、外觀等因素的綜合考慮,決定隻保留正房。
∇ 現場原狀
向外能將南側山水遠景盡收眼底—“外賞”,向內又可擁有一方幽靜的小天地—“內觀”,是我們對此次設計的期望。
為最大化利用麵積,加建部分以院牆為邊界,中心留白,形成合院。麵向合院立麵與南側外立麵則采取開放形式以實現“觀—賞”。
∇ 分析圖
門口的四棵香椿,雖初次見麵落寞蕭條,但遒勁有力的枝幹似乎蘊含著無限的生機。建築的主入口設置在兩棵樹之間,似乎是由此穿過,便進入了庇護之所。加建部分的南側是吧台與開放就餐區,視線穿過大麵積的落地窗,掠過清澈的河麵,可見遠處的山腳。很快便枝繁葉茂的香椿將斑駁的影子投射在室內的水泥地上。
內院栽了幾十棵早園竹,拍攝時還處於養護階段。中國人的庭院似乎最偏愛竹子,不諂媚,不做作,即使豔陽天,坐在有竹子的院兒裏,人心裏也立馬清涼了起來。
東側是後廚,西側一部分是衛生間,由於私密性的需要,局部采用鏤空的磚牆,既解決視線的問題,又減緩內院大麵積實牆產生的壓抑感。
北側的正房基本保留了原始結構,修繕了屋頂的紅瓦,將木構件打磨至原始質地,重新刷清漆保護,頂部蘆葦編製的席子,甚至梁頂的土坯牆也都修修補補保留了下來。房子北側是卵石砌築的擋土牆,離房子很近,於是在北牆開了三個條形窗,後院便如同掛畫一樣,觸手可及。
∇ 建造過程
∇ 總平麵圖
∇ 立麵圖
∇ 平麵圖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四棵樹下的小院-每喜merci mercy餐廳
項目類型:建築改造+室內設計
設計方:五架三間設計研究室
項目設計:2022.03
完成年份:2022.11
設計團隊:何曉甜、方雪妮
項目地址:北京,懷柔
基地麵積:280㎡
建築麵積:240㎡
攝影版權:大魚攝影
客戶:每喜 merci mercy
材料:水泥地麵、藝術塗料、紅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