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項目位於中國西安,雁塔區高新大都薈商業區的寫字樓上,一個豐富活躍的業態中相對僻靜之處。與商業園區的開放、喧鬧的環境而言,寫字間18層之高的茶室是必然的需求和精神性的存在。空間主理人是一位96年的女士,作為當下主流群體的一員參與其中,這種遠觀帶來的使命感堅定了由熱愛燃起的選擇。我們正處於社會快速、高頻發展的浪潮中,這是一個需要精神選擇的年代。人們習慣於盲目的假象中生存且不知所措,這種精神的匱乏來自斷層下的自我認知以及複雜脆弱的心靈,我們該以何種勇氣和態度麵對來自生活的種種境遇,身處現實的生活中,我想象“相對空間場域”所傳遞的價值和空間作為生命載體的包容性,以沉默的方式映射源自多變情緒下的快樂或是憂傷,我們在飲茶、獨處、相望、遊走間找到自我,從而回到內心深處且與之和解,這是建築空間創造的意義。
原有空間現狀屬於玻璃隔斷劃分的辦公空間,設計構想以多維的視角和模擬體驗為前提,盡可能弱化生硬的鋼筋混凝土下固化的建築符號,以柔性“重構”的方式提升內建築空間的溫度和趣味,由於空間麵積有限,在基於分析各類人群的需求將整體劃分為2個包廂、半開放雅座以及散客區域。空間處在寫字間走廊盡頭的東南側,在考慮與之相隔的遮蔽同時,又以“小口入”探索的角度形成不經意間的偶遇,所以將原有北側走廊的玻璃隔斷以麻編與木格結合形成陣列來弱化其空曠無序的現狀。入口懸掛的牆體以深遠至高遠的空間層次形成豐富的視覺感受,透過木格與有機玻璃體塊製作的門體,看到的是手作塗料牆體裸素的基調上空間所傳遞的品牌“嵐洱茶事”,以江河山嶼為自然屬性而構建的城市隱逸之處。
內觀山河
我願赤腳踩在地麵,行走在這條微光的路上,以本能的敏感體會厚重與輕快,我願從灰塵中開始,以神聖般浪漫的方式經過水麵,我細心的望著,那不及保留的是被打濕的衣褲。
冰塊的融化折射的是時間的流逝,是種模糊與清晰間不複的動態影像。
東向為主理人行徑茶台和操作間的動線,以傳統榫卯工藝製作的窗體結構,在移動其窗扇的位置時來實現空間於不同時分下對於光的需求。
1904,下午19點零四分,內建築空間下的時間情緒,這種奇妙的光影源自窗外一棟住宅建築外立麵的反射,19點零四分開始出現至消失僅有6分鍾的停留時間,這是種特殊的時間情緒,我將這種抽象與具象下無意識的形態稱之為“假象”,而創作的開始就已深刻理解了無用之處,這種消匿的方式如重生一般結束又開始,我知道這種美是短暫的、深刻的,猶如愛意的濃烈總是在分秒中鍾情又選擇著遺忘,我想我們總是匆匆麵對著這一切的剛剛好。
入口以鋼板雕刻與炭化木結合形成的圓形懸龕是取自一個多維角度的消防三通加工而成,三通為無縫渾然一體的鑄鐵結構,有著材質特殊的質感,從主理人茶台正視望去,懸龕內置的器物在其光束下塑造著微小而深遠的感受。由於主理人是曾經的空中乘務員,懸龕如同飛機的懸窗一樣,有著地麵飛翔般同樣的理想.這是微光下的信念與光明。
北口入,觀壁,東向路轉至南,形成空間的主流路線,以鏡麵水景拉伸空間的尺度,以循環流動的方式映射著空間的層次感和趣味性,在以木石為主要材質的空間裏,水麵的存在起到了很好的保濕作用,使其結構更加穩定,同時水麵如同鏡麵,與茶平凡又包容的精神一樣,洗滌和淨化著人們的心靈,以不變的介質形態形成“己身觀望”的對話。以屏風和柱體裝置為空間體感導向,結合與水麵相間鋪設的自然石材形成了空間遊走路線,以石材天然的肌理和質感,表達構色下溫度的對比和最直接的空間力量。
黑色炭化木有著極高的防潮防腐等環保性,以深邃沉寂的質感表達著空間的氣韻,紅色柱體為傳統手工作漆製作而成,以工法雕刻結合原木柱體的虛實關係表達其裝置綜合的藝術性,紅色象征熱情與力量,是空間恒定的生命力,紅與黑色的碰撞關係以秦色的浪漫呈現空間體量之上更強更廣的場域和能量,空間期待真實的生活狀態下,更多生命體間的關聯,經過此處時撫摸柱體與之互動,這種觸感成就著她待發生的宿願和期待,如同神性的慰藉一樣。
包廂內窗的“開合”具備了人為需求的可控性,濾光的光束形成建築空間在光影下的精神形態,在逐步弱化著城市建築的躁動與冷漠。
對話
空間的能量不該僅僅體現在基礎功能,而是在功能之上更高的場所包容性以及所產生的思考與對話,以光影的流動闡述時間的概念,散發著空間的氣質與魅力,在人為的參與中不斷養育其生命價值。
∇ 軸測圖
∇ 平麵圖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內觀山河·嵐洱茶事
項目類型:休閑空間
設計方:仝嶼建築/仝嶼建築空間設計
項目設計:設計完成2023年3月15日
完成年份:項目施工完成:2023年7月15
設計團隊:仝嶼建築空間設計團隊
項目地址:西安市雁塔區大都薈
建築麵積:140㎡
攝影版權:任東(見築Studio)
合作方:李波專業施工
客戶:嵐洱茶事主理人李女士
材料:安山岩石材、炭化木、藝術塗料
品牌:國產海南安山岩、青芮藝術塗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