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的當代創意中心,珠海金灣市民藝術中心位於航空新城的中心地帶。航空新城在珠海金灣區建設了新的市政、文化、學術和商業基礎設施,建築麵積達 478 萬平方米,可容納 10 萬居民。珠海機場鐵路是廣珠城際鐵路的延伸線,提供了珠海市中心和機場的直達路線,而新建的港珠澳大橋可使深圳和香港的旅客在一小時內抵達珠海。
珠海金灣市民藝術中心整合了三個不同的城市文化機構(一個包括一個 1200 座大劇院和一個 500 個座位的可伸縮多功能黑匣子劇場的表演藝術中心;一個互動科學中心;以及一個藝術博物館),每個場館都具有獨特的特點,為遊客帶來不同的體驗,但所有場館都由一個東西寬 170 米、南北長 270 米的連貫的形式和結構邏輯統一起來。
兩個較大的場館和兩個較小的場館以中軸線對稱排列,由一個中央廣場連接,該廣場是所有文化機構共享的外部門廳。麵向庭院的玻璃幕牆使遊客能夠了解每個場館的個性和特點,大劇院和藝術博物館采用淺色材料,而多功能黑匣子劇場和科學中心則采用深色材料。
為了呼應候鳥在中國南方上空編隊飛行的楔形圖案,每個場館都采用了重複、對稱和尺度變化的格狀鋼製頂篷,從而形成了相關元素的組合,滿足了每個建築的不同功能要求。這種自支撐和自穩定屋頂模塊的重複配置優化了預製、預組裝和模塊化建築的使用。
獨特的屋頂結構將不同的場館連成一個網狀外殼網絡,包裹著中心的四個側翼。相互連接的橋梁和空隙在中心的中央地帶形成了一個多層次的公共廣場,從這裏可以看到內部空間以及周邊的咖啡館、餐廳和教育設施。設計優化了所有公共區域的直觀導航和自然采光,增強了連通性,為當地居民創造了可全天享受的市民空間。
大劇院內部延續了中心外部屋頂天篷的結構,天花板的位置和角度經過優化,可作為聲音反射器。大劇院的吸音表麵設計符合當地、國內和國際演出所需的最高聲學標準。
藝術博物館采用了屋頂的 V 形幾何圖形來勾勒主中庭,為博物館提供自然光,同時創造出一個連續的垂直表麵來展示藝術品。內部畫廊、儲藏室和行政空間位於垂直分隔的後麵,將建築與展覽體驗融為一體,一條連續的白色“絲帶”構成了博物館的垂直流通和展覽路線,特征顯著。
科學中心的室內設計也利用了中心屋頂的幾何形狀,通過互動展品展示科學創新,激發人們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科學中心的報告廳是為中心的公眾科學實驗和發現演示活動而設計的。珠海金灣市民藝術中心的裙樓是忠信湖中的一個小島,人行坡道和隧道邀請遊客穿過湖麵,到達裙樓的中央公共廣場,在這裏可以通過人行天橋到達各個場館。由模塊化屋頂頂篷遮擋的玻璃立麵提供了通透性,並歡迎當地社群進入湖邊木棧道和橫向屋頂結構下的廣場,中心西側的室外露天劇場可供戶外表演和活動使用。
該中心由五座結構獨立的混凝土建築組成,每座建築都有自己的自承重外部鋼結構頂篷。這些自由成型的鋼製屋頂天篷僅由 22 根立柱支撐,總跨度為 270 米 x 170 米,采用對稱的幾何形狀,使其模塊化的重複結構能夠在場外製造,並僅由兩種不同類型的立柱即可組裝而成。
該中心的景觀和周邊湖泊的設計是珠海“海綿城市”倡議的組成部分,其目標是自然滲透、儲存和再利用至少 70% 的城市雨水,利用水生動植物自然過濾汙染物。景觀灌溉係統中的濕度和土壤水分傳感器可控製和減少用水量。
該建築位於中國南部沿海的亞熱帶氣候區,建築外圍護結構的雙層隔熱玻璃具有最佳的隔熱性能,並受到格子狀屋頂頂棚的保護,屋頂頂棚采用穿孔鋁板作為外部遮陽板。鋁板上的穿孔大小不一,可根據中心內部空間的規劃要求、朝向和太陽輻射的獲得情況,讓中心內部空間獲得不同程度的陽光。到了晚上,這個屋頂天篷會讓中心沐浴在柔和的反射光中。
帶有智能控製功能的能耗和室內空氣質量監測係統將自動調節中心的室內環境,以達到最佳的舒適度和節能效果。餘熱回收將通過與中心的水循環係統相連的節水設備來滿足中心的熱水需求。該中心的設計符合中國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的最高級別,其結構部件的選擇和采購優先考慮回收鋼材、骨料和其他部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