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eage協同LITO共同打造全方位自適應零售體驗
產品及體驗不再是讓消費者探索自身需求,而是極盡打造匹配不同人群的自適應生態。
Storeage攜手LITO智能床品牌,通過零售空間設計輔助產品及服務模型打破傳統行業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更舒適溫暖、開放輕鬆的客製化消費體驗。
形態創新下柔軟與動態的空間藝術
2024年5月新興智能床品牌LITO發布了首款自適應折疊床,並在上海開設首家品牌店,如何在科技裏體現生命力和產品的柔軟表達成為空間設計中最關注的話題。
∇ 折疊床
荷蘭Storeage零售設計集團為LITO打造的首家門店麵積約60平方米,整個空間內不斷應用同一組模塊 —— 專屬LITO空間的視覺符號 “細胞繭”。如何讓消費者記住一個品牌,如今有無數的解決辦法,製造一個視覺符號仍然是直觀有效的方案。
Storeage主創團隊通過對材質、形態、產品背後自適應技術的理解,及品牌利用硬核科技為消費者解決柔軟需求出發的理念,創新研發玻璃纖維增強水泥材質GRG模擬床墊的柔軟凸起模塊,用硬性的結構做軟性的表達,呼應品牌理念,營造堅實又溫柔的氛圍。
∇ 初稿手繪
作為一家商場店,如何在紛擾的視覺中第一眼抓住消費者視線,同樣是商業零售空間重要的考量之一。在有限的空間內,留白足夠的空間給予焦點單品,在燈光韻律變化之下,在床架的折疊起伏之間,如呼吸般的舒展、收縮,凸顯生命力和科技力。
包裹感應:舒適繭概念的全新體驗
如同品牌傳達的,睡眠需要被學習,被適應,被輔助從而幫助身體完成充能,這一產品自適應理念,“細胞繭”在全店的應用極致的表達了主創團隊對於舒適的想象。全方位在空間的天花、牆麵、吊頂結構中,相同模塊的複製矩陣排布,賦予空間巨大懷抱的安全氛圍。
作為LITO產品核心展示自適應算法的壓力感應熱力圖,像素化的展現如何捕捉並學習人體數據,並主動貼合身體曲線均勻分配壓力,保證脊柱的自然生理位置。
像素化的“細胞繭”模塊形式,和熱力圖拚接般的空間滿鋪設計,也是主創設計師回敬品牌的小趣味和自適應理念的藝術化具象表達。
區別於傳統床品,智能床的體驗更注重沉浸和放鬆。設計團隊嚐試不對視覺場景改造,不複刻臥室環境,家居裝飾和陳列,在純淨空間內模擬休息時臥室溫柔的燈光。放棄除產品焦點燈外所有直射光源,改用隱藏式的天花和踢腳線氛圍散射光源打亮整體空間。犧牲了零售空間追求平光的想法,保留了光線折射在不規則的“細胞繭”上的陰影,營造另一種沉浸和神秘。
反饋交互:可視化可觸化的動態平衡
交互在人和人,人和物,人和服務不同維度間進行,充斥著生活和體驗的方方麵麵。人機交互也是LITO搭建產品的重點。線上一鍵切換不同使用場景折疊床體,適配當前需求;搭載Magic Touch智能操控識別係統,能夠通過手掌拍拍,進行床墊折疊功能。
∇ 多場景使用
空間作為輔助產品體驗的載體,不僅服務於顧客也服務於店員。延續產品“拍拍”的方式,在體驗空間模塊內,搭載可觸控的燈光開關係統。與此同時設計了一整套服務流程,當客戶躺下體驗時,店員親輕拍特定模塊,關閉直射產品的焦點燈光,並手動拉上帷幔,為顧客完成睡前的關燈關窗簾的儀式,精心設計的服務行為帶領消費者進入睡眠體驗狀態。
收銀區作為傳統零售店必不或缺的場景,在這家自適應體驗店中被設計團隊優化打開,從而打破店員與消費者買單時的身份場景設定。開放的沙發洽談區,拉近店員與顧客的物理距離,降低買單行為的壓迫感,讓服務與溝通在舒適的對話中流轉。
沙發選用暖色調的Gabriel編織麵料,搭配竹編非遺手工燈,在細節中體現品質。店內的儲存空間也根據運營需求,分布沙發背後的櫃體內,適應店員不同場合下的需求。
動態循環:從初次見麵到不斷自我升級完美閉環
傳統的零售空間,在消費者離店後就結束了品牌與顧客的鏈接,LITO智能產品的使用特性,離店後線上空間的使用,查看睡眠狀況、設置不同使用模式及無線OTA固件升級,延長了消費者與品牌的再鏈接。
拉新和複購一直是零售中的最佳拍檔。Storeage提出升級產品到店培訓服務,在每一次固件更新功能時,通過小程序給顧客發送邀請,並安排入口LED及焦點床進行升級功能講解和展示。在不同運營場景下,LED和焦點床位既是最初吸引消費者入店的視覺錨點,也是提供服務的功能分區。
LITO品牌創始人Eddy Meng曾表示,智能品牌同樣需要柔軟和溫度,LITO是用硬核的科技為消費者解決柔軟的需求,科技同樣紮根於自然與人文,LITO不是來自虛無的冰冷代碼。Storeage為這一有生命力和質感的科技創造了承載它情感寄托的“舒適繭”空間,正如Storeage亞太區合夥人康力先生所言:“在視覺感官層麵之上,在商業零售功用之下,探討如何在線上與線下場域裏不斷鏈接消費者,是每一個品牌和空間都在探索的必然之路。”
∇ 平麵圖
∇ 天花平麵圖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LITO
店鋪麵積:57平方米
地址:上海吳中路萬象城
設計公司:荷蘭Storeage零售設計集團
創意總監:Sunny Kim
創意指導:康力
項目管理:王慧雯
深化團隊:RACE Design and Build
室內落地單位:上海淵錦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攝影師:王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