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類使用的最大容器,既然是容器,那必須裝有內容才可以吸引人前來駐留。然而城市經過多年的更新演化,總有些角落逐漸失去了原本的功能逐漸暗淡,但依舊不聲不響的存在在那裏,在最繁華的地段扮演者最高冷的角色,成為城市負空間。城市更新的第一要義,就是為這些場所定義新的功能,提供新的吸引力,也為城市的未來發展承續。
項目背景
項目所在的發展大道,作為宜昌城市東擴的重要道路,從2002年建成以來,已經逐步發展成為東部實驗新城的重要城市幹道。道路兩側高樓住區林立,已然是夷陵區乃至宜昌城最具活力的城市幹道之一。2022年,發展大道全麵啟動街區更新工作,擬構建全段8個公園節點,項目作為全段第一個啟動的節點,顯得尤為重要。
∇ 發展大道城市更新總平麵圖
作為城市主幹道路的下穿過渡空間,向東承接了歐陽修文化公園的城市軸線,曾經被定義為城市集會舞台,至今鮮少有被使用。盡管有對麵萬達商城吸引人流,人們卻常常因為台階過多缺少坡道,而放棄這段下穿空間,更願意繞行走人行橫道甚至橫穿馬路,如此一來,此處空間更顯蕭條。因此,這個處於繁華地段的下沉負空間,成為整個發展大道街區城市更新項目的重要改造對象。
∇ 場地原始照片
現狀與挑戰
現狀以12級台階呈現環形觀演台的狀態,或許當年極具形式感也曾帶來一定的功能性,而如今觀而無演。向心式的花壇給未來空間留有綠化餘地,6米的高差隻有台階,沒有坡道,讓下沉空間進入不便。場地建成於堅硬的岩石層之上,無法過度下挖,充分利用已有花壇增加綠植空間是空間改造的前提之一。兩側有下沉廣場的水泵房,內部逼仄潮濕仍然有功能。場地向東通過下穿通道聯係萬達廣場,35x45m的下穿空間顯得陰暗不友好。
∇ 籃球公園設計範圍
這樣的一個空間,改造訴求非常簡單:讓發展大道周邊的年輕居民願意來這裏停留駐足,讓下穿空間變得更有吸引力。設計要做的就是:結合場地現狀,在盡量少拆改的前提下,重新賦予功能、定義形象、整合城市各年齡段需求。
∇ 空間功能使用
設計策略
解構軸線,注入功能
設計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把這個場地從城市的對稱軸線中剝離解構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事實上從空間感受上看,他也應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隻有從原亦步亦趨的秩序中解放出來,他才能有新的可能性,有更包容的態度,更開放的空間。而如此一個位於東部新城繁華地界的32米半徑的半圓形下沉空間,最有效最具活力最有吸引力的城市活動,無疑是置入一個自由投籃的街頭球場。於是設計命題從如何激活一個城市負空間,轉換成了如何利用原場地構建一個自由、有趣、充滿吸引力的全齡趣味籃球主題公園。夷陵區盛產橘子,被譽為橘鄉。於是色彩鮮豔的橘子攜同其他水果大珠小珠落玉盤般墜入場地的故事,成為場地色彩活力的來源。水果的色彩和肌理化身趣味籃球場的功能劃線,顯得分外合適。
∇ 分析圖
以功能消解高差,全年齡可適化
在解構的思路下,6米的高差也同樣具有更多可能性。球場看台、多種形式的卡座、殘疾人坡道、兒童爬坡場地、快速通過的台階、台階卡座、台階吧台,被一一安置,一個以多功能籃球場為核心的的全齡化空間自然產生。由於項目是改造項目,在安置這些功能之前,必須將現場步行台階、看台台階的基礎結構一一拆解,融入到功能之中,其中繁瑣不便贅述,但這樣的細枝末節的工作,才是改造項目背後的精髓所在。
以經營盤活全場
有了充滿活力聚集人氣的籃球場,一個充滿各種可能性的經營場所自然不會太遠——很自然的,下船通道成為了經營場所,為市民提供售賣亭、輕餐飲與休憩空間。
空間設計
經過合理的功能、豎向及空間梳理,場地分為標準框半場籃球場、趣味框籃球場、階座休憩空間、卡座休憩空間、吧台休憩空間、兒童活動大斜坡、戶外經營空間。利用現狀高差形成的多種形式的階座,提供了豐富的林下休憩空間,圍合出的多功能趣味籃球場提供了全齡友好的籃球運動空間。
∇ 區位及城市軸線
∇ 平麵圖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宜昌發展大道籃球公園
項目地點:湖北宜昌
設計時間:2023年5月-2023年11月
建成時間:2024年1月
設計麵積:約3000平方米
建設單位:宜昌市夷陵區城建項目管理服務中心
施工單位:湖北廣盛建設集團
景觀設計:HID翰地景觀
設計團隊:張璐、吳昊、徐曉振、何玉江、沈華樞、鄭詩宇、陳鴻斌、王曉曉、楊彬彬
裝置深化與製作:HASA廣盛翰地裝置藝術
項目攝影:IMA岸木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