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中國】據中國氣象局發布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4》顯示,2023年成為全球有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而我國平均氣溫也創下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曆史新高。異常高溫、洪澇等極端天氣事件頻發,且強度及持續時間在未來有增強的趨勢,讓每個人都切身體會到其帶來的現實風險,更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全球建築行業皆為應對極端氣候提出更切實可行的設計解決方案。配合新材料的研發、應用模擬環境分析熱點,結合以長遠目標為基準的設計原則,建築物既能保證通風效果,兼具可調節性,又不對環境造成危害或過度耗能,提升低碳居住生活體驗。
作為可持續發展設計的先驅,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RLP Asia)一直秉持“以生命為本、麵向未來、聯結文化”的核心理念,不斷探究及提出對環境友好的設計策略,並應用到項目當中,讓建築空間更具彈性,更從容地應對層出不窮的氣候挑戰。
控製熱量排放
城市溫度的持續上升使製冷的需求隨之增加,過多使用空調又進一步引發城市熱島效應,導致惡性循環。區域集中供冷係統是解決這個矛盾的方式之一,它可以減少空調數量,降低人為熱量的排放。
位於香港啟德發展區的大型商辦新地標“AIRSIDE”,是香港首個使用區域集中供冷係統的商業項目。該係統利用海水在集中供冷站點製造冷水,並通過地下管網絡將冷水輸送到各建築物,從而減少電力消耗及廢熱產生。故此,因無須在屋頂設置冷卻塔,釋放的更多空間便用於安裝 1,350 平方米的太陽能板,可謂一舉兩得。
幫助建築外牆降溫
建築幕牆的隔熱保溫性能與能耗有著緊密的關係。幕牆設計加入植被並使用高太陽輻射反照率材料,可使表麵溫度最多可降低 9°C,從而減少建築能耗。
位於香港尖沙咀的大型重建項目Victoria Dockside利用退台式設計及多維度綠化,使綠化麵積達11,500 平方米,綠化覆蓋率超過30%,不僅遠超香港建築規範要求,更樹立了可持續建築的新標準。項目投入使用後,RLP Asia聯同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進行使用後實地評估,結果顯示,朝北及朝西的幕牆表麵溫度分別降低了 4.2°C 和 5.8°C;裙樓頂部則平均降低9.2°C。建築體量雖增加40%,但氣溫不升反跌,證實大麵積綠化能有效改善周邊社區微氣候,而且行人體感大部分時間都在舒適範圍。
“智能樹” 城市綠色裝置
RLP Asia獲得專利的“智能樹 (Smart Tree)”是專為高密度智慧城市設計的社區綠色裝置。它擁有獨立運行的微生態係統,通過垂直綠化為行人提供綠茵,配合被動煙囪效應、機械或輔助通風功能,有效遮陽及降溫,增加城市宜居性。
當極端氣溫來襲,智能樹可為行人提供臨時庇護場所。裝置的局部被動冷卻技術不僅能加強通風,加速蒸散效應,更可控製熱量吸收,防止地麵熱量堆積。人們皮膚上的汗水被迅速蒸發,體感溫度降低,從而感到格外舒爽。此外,遮陽裝置可大大降低輻射溫度。在南方炎熱潮濕的天氣下,設置遮陽區是保證室外熱舒適度的有效方法。
智能樹還加入可視設備和智能感應器,提供動態環境及移動數據。結合智能城市的功能,智能樹將幫助人類在極端天氣情況發生時快速作出反應,大幅提升抗災能力。
加強建築遮陽結構
增加城市中的遮陽設施可減少行人直接暴露在太陽下的時間。諸如樹冠、半透明遮陽裝置、建築立麵的懸臂結構等,皆可為途人創造遮陽區。熱舒適度計算顯示,在遮陽裝置下,平均輻射溫度可降低 10°C,更可減少近100%的太陽輻射,顯著緩解熱量。
由RLP Asia設計的珠海首個公共交通導向開發 (TOD)“珠海環宇城”,其裙樓外牆以層次豐富的波浪型設計向外延展,不僅造型別致,更能有效地遮陽,途人享有全天候風雨無阻的出行體驗,為生活提供極大的便利。
降低建築覆蓋率
減少建築地麵覆蓋麵積可加強建築物之間及內部的通風,提高散熱速度,且減少熱量在人行道上堆積,並在炎熱天氣時更有效地冷卻地麵溫度。常見的設計方式包括在建築物之間留有足夠空隙、布局不同高度的建築,或是配合風向增加裙樓的通透性。
RLP Asia 與合作夥伴 Revery Architecture聯合設計的香港西九龍“戲曲中心”,將可容納1,000 多個觀眾的主劇院架空在離地27米的高度,借鑒中國傳統建築“亭”的概念,在下方中庭騰出一個廣場式的開放空間。創新的懸浮架空設計不僅能有效阻隔鄰近交通工具帶來的振動及噪音,為市民創造充足的公共空間,更促進四通八達的自然風流動,使周邊氣溫降低4°C。
高隔熱建築外圍護結構
隔熱性能良好的建築外圍護結構在冷熱兩季都有顯著的作用。夏天,它可降低建築表麵溫度,減少熱對流和熱傳導的增加;冬天,熱量儲存在隔熱層,又能使建築內部更好地保溫,實現終年舒適的低能耗室內環境。
位於桂林的可持續生態紡織園林“十如”,以親生物設計向自然致敬,與當地風景如畫的地貌融為一體。RLP Asia的規劃和設計讓建築更顯輕盈,雙層圍護結構和低窗牆麵積比例將建築的總傳熱係數降到最低值,大幅減少傳導到室內的熱量。
采用高度密封的門窗
使用混合通風係統的建築,在封閉模式下,諸如門窗等高度密閉的可操控通風開口,既能讓室內維持舒適溫度,又能防止室內過熱。
在“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 柴灣校區中采用了生物氣候幕牆。在中央係統監控下,由窗戶製動器和窗戶觸點控製通風裝置,確保建築在幕牆關閉時保持密封,並根據室外環境,智能自動調節混合模式通風,為師生提供低能耗且高舒適度的使用體驗。
加強夜間通風淨化
夜間淨化通風是一種低維護成本且有效降低能耗,並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的簡易方法。這種被動式設計能夠為建築物引入新鮮、涼爽的外部空氣,同時排出內部熱氣。
地麵低溫冷卻是另一種被動式設計,它利用土壤或熱容的適度、穩定溫度來預冷送風,提高夜間淨化的效果。設計通過調整建築座向可更好地借助盛行風,並透過建築開口最大化地增強自然通風。
在RLP Asia設計的全國首個民用永久零碳建築香港“建造業零碳天地”中,針對周邊微氣候,團隊通過精心規劃建築的位置、形態和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風資源。在滿足夜間淨化通風的條件時,窗戶會被打開以驅散積聚的熱量,以此減少對空調的需求,提高第二天的體感舒適度。
小結
RLP Asia因地製宜地運用以上創新舉措,並通過眾多項目踐行可持續發展設計於建築的應用,以抵禦氣候變化和極端氣溫帶來的挑戰。展望未來,事務所將繼續通過“以生命為本、以自然為基礎、以結果為導向”的設計方案,創造具有更高標準、更具彈性的可持續建築,從而對社區和環境產生實際且積極的影響,為邁向零碳的未來領航鋪路。
關於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 (RLP Asia)
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RLP Asia)於1976年成立,是亞洲可持續建築的先驅。RLP Asia專注於“以生命為本、麵向未來、聯結文化”的設計,擅長在高密度的城市環境中“設計更美好生活”。多年來,事務所憑借在中國的深厚根基及廣闊的國際視野,獲得超過300個國際及本地獎項,其中包括連續20年入選BCI Asia香港十大建築設計公司,連續14年登上英國權威建築雜誌《Building Design》全球百大建築設計公司名單,並在入榜的中國事務所中穩居前十。RLP Asia在亞洲擁有超過550名值得信賴的顧問,代表作品遍布全亞洲,類型包括綠色建築、總體規劃、公共交通導向開發TOD和室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