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是難得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環境都相當出色的地方,明代地理學家王士性的文章中可見一斑:“山有一十九峰,峰峰積雪,至五月不消,而山麓茶花與桃李爛熳而開。且點蒼十九峰中,一峰一溪飛流下洱河。而河崖之上,山麓之下,一郡居民鹹聚焉。四水入城中,十五水流村落,大理民無一壟半畝無過水者。又四五月間,一畝之隔,即倏雨倏晴,雨以插禾,晴以刈麥,名甸溪晴雨。餘遊行海內遍矣,唯醉心於是,欲作菟裘,棄人間而居之。”
大理這片水土近些年滋養出不少有趣的建築實踐,獨特的場地環境為設計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介入方式。大理拾山房精品酒店民宿位於蒼山國際高爾夫社區,背倚蒼山,麵向洱海,是風水絕佳之處。蒼山山麓較高的地理位置為其提供了全景洱海和大理古城的視野,向東側看去,不遠處崇聖寺層層樓閣從三塔一直綿延上蒼山山腰,重簷的大殿掩映於茂林之中,大理山川之壯美,此處一覽無餘。
建築以謙卑的姿態融入場地之中,貼近蒼山,收容洱海,和自然和諧相融。建築位於蒼山山麓一塊坡地之上,山林蔥鬱一路蔓延向上,穿過山嵐,聯結上山頂的積雪和流雲。於建築內仰首觀蒼山,是為“高遠”,青峰浮嵐,山勢逼人,巍峨若《溪山行旅圖》;越過層疊山林農田遠望大理古城,是為“深遠”,纖陌縱橫,黛瓦綿延,深邃若《青卞隱居圖》;屋頂露台之上俯首觀洱海,是為“平遠”,湖水盈盈,小舟翩翩,清曠若《富春山居圖》。拾山房以一係列敘事性空間融入敘事性的場地,營造出獨一無二的場所體驗。
入口位於建築東北角,並不十分起眼,由路麵下幾個台階,正對著的是側院裏的鏡麵水池,池中植一棵高大有年份的花紅果樹。拐過入口門廊,進入接待廳,以一種較為婉轉的方式開始空間體驗。承接入口空間的是位於中心的大廳,兩層通高,形成整個首層的核心空間。巨大的上懸式壁爐掛在大廳的中心,強化了空間的核心感,其他的公共空間皆圍繞其展開。
大廳前後各有一個庭院,增加采光的同時也為下沉的首層提供了內向的景觀。兩個庭院和大廳之間都以落地玻璃連接,視線可以在前後院之間交流,形成一種透明性,同時與東西向樓梯和走道所形成的主流線發生交錯。下沉的前庭和後院是對自然坡地的呼應,同時也避免主幹道的人流車流所造成的幹擾,營造了一個安靜的獨立交流空間。
首層以公共空間為主,一到三層則是客房。每間客房都設計有巨大的露台和落地窗,最大程度將蒼山洱海的絕妙景觀收入房內。露台向外出挑,各層之間相互錯落,為立麵增添些許變化,也令整個建築顯得更為輕盈。